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战疫·散文专辑|战疫 我在场(十二)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作者:

                              本期目录

《爱不隔离》刘晓曼

《天使与家属》张红梅




爱不隔离

刘晓曼

2020年春节是我出生以来最特别的春节。一场疫情把我们所有感染科的同志都隔离在科室21天了。我今天又上了一天的白班,早上八点到晚六点。下班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洗去一身的疲惫。此时此刻,我瘫在床上,享受着这仅有的放松,太阳穴紧紧的疼,闭上眼却怎么也睡不着。

2020年1月21日,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上街采办年货的时间。我值中午班,从家里出发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到了科室,同事说收了一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张某,让我多注意。护士长也特意来告诉我注意事项,当时觉得我们这个县城(涡阳县)怎么可能会有,上去巡视一下病房(感染科两层单独小楼),发现病人情况还好,没有什么不适。晚上回到家,我看着同事群里护士长发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些情况,并通知我们收治的张某确诊了。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还没有感觉多么可怕,反而有些好奇,想去了解实际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和文章上说的是否一样,也想去见识这个武汉的返乡客,同他聊上两句,问一问他返乡前武汉的样子。

第二天去上班,恰巧生理期来了,穿好隔离衣、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就感到很不舒服,进病房查看病人十几分钟,就已经大汗淋漓,护目镜也满是雾气,生理期的难受更让我感到崩溃。那个时候想的是赶快把工作做好,能出去透透气,但工作确实很繁琐:给病人送饭、测体温、观察氧饱和度、抽血、做治疗、收拾病房内垃圾、进行环境消毒……由于防护物资紧缺,进到隔离病房最少要待四个小时,才能忙完应做的工作。我出来后,才知道原来护理这样的一个病人比十个甚至二十个普通病人还要累,不去亲身感受你是无法想象其中难以启齿的艰辛。我计划与病人张某沟通的相关内容,也只按计划进行了一半,但我问的问题是对他表达关心,已经让年过半百的张某连说了九次感谢。

接触过病人,我便不能再回家,开始了隔离的生活。为了能多给病人空间,我们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休息,实在拥挤得不行,我们就打起了地铺。大家排队轮流洗漱后,各种对家人的思念就弥漫开来:科室里的妈妈们想孩子,年轻人想妈妈,想念却又不敢说,怕家人担心。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买不到饭,我们想办法先给病人准备了年夜饭,给他们送到病房。然后我们就挤在一起吃泡面,吃着哭着,不敢跟家人开视频,怕家人看了受不了。而电话那头,有想女儿想到哭的父亲,有想妈妈大哭的孩子,也有心疼媳妇但强忍着泪给我们加油的丈夫。

我们虽不是娇生惯养,但也都是爸妈呵护着长大,之前从未像现在这样生活过。大家都崩溃了,可崩溃过后,还是互相安慰,互相鼓励着向前走。我不敢直视护士长候平默默含泪的双眼,因为她一夜之间新增的几簇白发,日渐憔悴的脸,日渐消瘦的体型都让我难受的想哭。科室主任杨林也是几天之内苍老了许多。但是,听到他们最多的叮嘱就是:“咱不能害怕,要把病人安排好。”我明白,我们都明白,他们比我们更辛苦,因为他们要时刻想着科室管理还缺什么,要一遍遍地通过病房内的电话鼓励患者,要凝聚团队战斗力,还要为防护物资发愁。

其实,2月24日本是和男朋友订好的婚礼。但疫情发生后,我便没想能如期举行婚礼。参战了,就要和同事们一起战斗到底!一直犹豫该怎么和他说,孰不知,他先给我发微信说:“等你回来!我的英雄宝贝,不能陪你一起,是我的遗憾!我们心永远是一起的,婚礼什么时候都能办,但这个时候岗位最需要你,你不能走,你永远都是我的骄傲!”一席话,让我感动到哭。我不让他来找我,他却好几次跑到科室外面,隔着窗户,远远的看我一会儿,只为看我安好。每次我都催他赶快走,因为我怕下一秒就会哭出来……有这样支持并帮助自己的伴侣,真是一生幸事!

随着确诊病人、疑似病人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最初对业务不熟悉的我也能按照流程熟练完成各项工作了。但是,每天下班后耳朵都要疼几个小时,那是口罩和帽子勒过的后遗症。长时间的坚守和饮食上的不规律,我和同事都有些扛不住了,大家纷纷出现了咳嗽、发烧、感冒、腹泻、吐酸水胃病等症状。怎么办?忍!坚持!擦干眼泪接着上!我们肩上扛着使命,每天醒来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那勒出的脸上和鼻梁上的印记,那勒疼了的耳朵,那裂开口子的手面,那肿了的小腿,都是我们投身于伟大事业的见证。我们从未后悔选择这一行,很自豪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和全国的同行们一起打这场硬仗。

我只是个文学爱好者,让文字滋养心灵,不会修饰铺垫,只想用这些贴近人心的白话叙述着我们这段既艰辛又难忘的经历。

立春了,春是希望的春。

中国大地万众一心汇集起来的爱,比病毒蔓延的速度快多了。

抗疫必胜!我们终会沐着春风,嗅着花香,相挽着手,一起去感受这盎然春意,感受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



【作者简介】

刘晓曼,女,涡阳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亳州文艺》发表作品多篇。



天使与家属
张红梅
2月14日情人节,寿春镇中心卫生院的于蕾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条信息,“不错,散会结束还知道发个红包,不枉费我提前两天提醒他”,微信红包上写着“白衣天使苦啦”,于蕾回复“热心家属有心了”。一个520的红包,两条短短的信息,这就是于蕾和她的毛毛哥一天里所有的联系。她已经好几天没有和她的毛毛哥好好的说上几句话了,微信上的联系也只是廖廖数语。
于蕾是个爱说爱笑的80后,疫情未来之前,她常常和毛毛哥秀恩爱撒狗粮,但今年的大年三十,她和毛毛哥都收到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而在此之前,腊月二十八这天,于蕾亲爱的姥姥的过世了!于蕾和姥姥的感情很深,从小爸爸妈妈工作都特别忙,她是姥姥给带大的。姥姥去逝后,爱说爱笑的于蕾一直沉浸在悲伤和痛苦之中。疫情就是命令,虽然姥姥去逝后还有好多的事情尚未处理,但是全县上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艰巨任务已分派到各个医院。一边是亲情,一边是使命,于蕾毅然决然地医院党组织提交了请战书,虽然她还只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此时此刻她勇敢地穿上防护,积极要求投身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于蕾的请愿获得批准,但摆在眼前的困难是,她的毛毛哥也在战“疫”第一线,两个人都走了,孩子没人带。在和毛毛哥商量后,她将孩子交给了自己的母亲暂时看管,母亲也非常支持小两口,表示一定把孩子带好。孩子也特别听话,知道自己的父母是为了保护全县人民的安全和健康,非常心疼的对他们说“要好好吃饭!”
“喂,你好,我是寿春镇中心卫生院的于蕾,你的观察期已经过了14天了,请问你今天的体温量了吗?”
“量过了,现在是36度2。”
 “好的, 我给你记录一下,不过还是要提醒你,虽然过了观察期,但是,目前还是不要出门,还要居家隔离一段时间,有情况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这些都是于蕾每天的日常。
疫情来势凶猛,很多人谈“疫”色变,除了电话回访外,她每天都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测温仪等装备,近距离接触隔离对象。她与同事及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武汉返乡居家隔离户进行一天两次的体温测量。做为一名女性工作者,她特有的温柔与细心,淡定从容赢得了正在隔离被监测人员的理解,他们都自觉配合于蕾的工作,接受检查,按照指示做好防护流程。
与此同时,接到紧急通知的毛毛哥也在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上,被于蕾亲切地称之为毛毛哥的就是寿春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委员张锐。寿春镇是寿县最大的一个乡镇,一个有14万人口的大镇,人员多,流动性大,难以管理。寿春镇为了方便管理,除了原来城内五个社区十一个行政村之外,又把偌大的新城社区划分为很多的网格,而张锐就负责第39网格的所有防疫防控的工作。从大年初一起,这对80后的夫妻档就共同参与到五加二,白加黑的抗疫战争中来。
疫情不等人,早一天防控就多一分安全,39网格内有三个小区,几千户人家,张锐在接到摸排通知后,立即组织社区干部、卫生院(室)医务人员、网格员,按照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相关要求,逐户进行入户走访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加强重点排查,重点对湖北来寿人员(走亲访友)以及赴湖北省返寿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湖北来寿旅游人员,督促相关酒店等做好登记、防控以及报告工作。对排查出来的辖区发热病人,第一时间安排防疫车辆送达指定发热门诊就诊;对于不需要到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让小区管理人员督促其在家进行自我隔离观察。
连续二十多天,张锐每天早上都来不及和妻子道一声早安,吃一顿早餐。每天不是方便面,就是网格上提供的凉冰冰的盒饭。每天下午五点半寿春镇都要召开防控工作汇报会。汇报会结束以后,张锐从来不到自己的办公室歇一会,喝口水,一头就扎进寿春镇卫计办防控指挥中心,询问防疫数据的变动情况。如果自己的网格没有外来人员也无发烧人员,他就会一屁股坐在板凳上,长长的喘上一口气说一句:“我真的快要累死了”。如果数据有变动,他连一口气都不带喘的,挠挠他那鸡窝一样毛茸茸的头发,转身就跑,到自己的网格点上核实信息,安排人员。
连续二十多天,这对80后的夫妻档只有在晚上才能够见到面,见到面还不一定能说上话,不是于蕾累的睡着了,就是张锐累的一句话也不想说,再就是张锐睡着了,爱说的于蕾不忍心喊醒他。
连续二十多天,这对80后的夫妻档只在正月十五那天吃过一顿两个人的午餐,没有红酒没有鲜花没有元霄更没有家人的陪伴,菜也还是过年之前购买的,只有那一小碗鲜红的小草莓是于蕾心疼张锐,和同事们换了一个班专门去菜市场买的,吃了这么多天的方便面,给他补充一点维生素C。
疫情还在延续,前行的路依然艰险,但是因为有了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中华儿女,他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无问西东,不惧安危,创下了寿州古城“零”疫情的好成绩 。严寒终将褪去,疫情也将会终结,待到春风吹起时,“白衣天使”给“热心家属”也发一个520。

【个人简介】

张红梅,寿县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皖西日报》《中安在线》等报纸与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