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协信息  >   评论|短制也可精妙

评论|短制也可精妙

发布时间:2023-07-05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短制也可精妙

李 亚


在小说世界里,短制微篇也有数不清的精妙之作。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在通常情况下习惯于将这种短制小说称之为“小小说”。我觉得这种称呼应该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这种小说的形态,肯定不会含有丝毫轻慢之意,因为在世界文学中这种体量短小的杰作也是数不胜数的,很多小说大师也都写过这类精微佳构。比如马尔克斯的《三个梦游者的痛苦》,舍伍德·安德森的《纸球》,波特的《魔法》,包括巴别尔的大部分精妙小说都是微篇短制;格里耶的《咖啡壶》和《舞台》则是在这类小说中最为有名的。还有我们的《世说新语》之类以及蒲松龄的《快刀》和《酒狂》诸篇。在我看来,此类短制佳作的文学感染力丝毫不逊色于一些鸿篇巨著,它们给小说写作者的启迪和诱导也完全可以和一些优秀的名篇巨作相提并论。

在蒙城召开的安徽省短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上,共收获了十四篇这种短小体量的小说,尽管在作品质量上有些参差不齐,但可以看出这批作者书写当前生活的热切和激情,而且其中也不乏可圈可点之作。这十多篇作品有点像命题作文,小说的基调与意旨大都落在一个“酒”字上,这大概是喝了逍遥酒的缘故。从前有一本杂志《小说家》有过一个栏目“同题小说”,只是题目相同,而内容各呈千秋。可惜这本由闻树国先生主编的杂志已经消失很多年了,这个人和这本杂志令人怀念。“同题小说”和“命题小说”比较而言,后者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文学想象的自由和小说技术与思想的发挥。尽管如此,在这十四篇小说中,仍可以看出作者力图挣脱“命题”的约束,执着表达本心的小说意念,虽然时显力有不逮,但有了这样的小说意识也是难能可贵的,至少可以证明作者具有了可以写出好作品的潜质。

先说《金鳌》。看篇名我起先以为是新法诠释神话里大海中金色神龟的作品,读完才知道是酿酒行业使用的带有某种良好期盼的一种器物(或许我理解有误)。本来这一命意应成为小说的重点所在,按照小说逻辑,行文应将之加以深度发掘,促使小说蕴意增加厚重,结果,在结束时却成了无助于加强这一命意的一次交易。当然小说这样设置也是无可非议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更符合现实生活法则。但是,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老话,叫做“小说既要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个人理解就是我们看到现实中的一个水杯在经过写作者的文学想象之后,似乎可以变成一块木头或者打气筒或者其他之类的器物,至于是否还具备水杯的功能则另当别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小说中的水杯与现实生活的水杯一模一样,那这只水杯就没有什么意趣和文学意义。我不知道这样说明白了没有。

《逍遥春》这篇小说有些别致。作者把一个历史名人甚至差不多快成了神仙的人物庄子直接拉进小说现场,将传说和典故包括作者自己杜撰的历史情景都点染上眼前生活色调,将人物的思想言行与喜怒哀乐都搁置于此情此境之中,这就让读者有了一种现场观剧般的阅读感受,而且作者的叙事语言与叙事节奏也把控得比较相得益彰,只是结尾略显仓促,稍有强弩之末的的意态,我想这与作者强行着陆于“酒”这一命题上有关吧。

《逍遥游》这篇小说的完成度比较高,我想这是作者的行文意识与字里行间潜在的文学现代性决定了这篇小说相对圆润一些。作品另一点特色是展开类似虚构的史料与庄子名篇交合一起相互辉映,渲染的故事背景与故事氛围相辅相成,结尾处人物随大鹏飞腾而起当然很好,但若是人物化身大鹏飞空而去也许更妙。

《逍遥仙》画面感较强,人物言行与景色造型以及情节推进均动态十足。这自然也是创作好小说的一种方法,但嬉戏的姿态略显失却把控,因而少了几分文学的庄重。

《芝麻香》是由故乡、家庭亲情、抗日战争、台湾老兵诸多历史碎片等等小说元素构成的篇章,在小说的层次上形成了可观的复杂性,但在故事演进上还是单一的线性叙事,因而对读者的感情冲击也是单一的,喜即喜,悲即悲,如果能悲喜交加感受莫名苦笑不得,将会使作品上升一个层次——就这篇小说而言,这个自然是过分的要求了。

十四篇作品这里就不一一评说了,总之,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作者具有茁壮的小说萌芽,相信经过一定程度的文学磨练,都可以创作出很好的作品。当然,文学磨练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除了多写,还要经受屡屡失败的折磨,要想进步,就还要进行更多的有效阅读——即是有目标有选择方向明确地阅读一些优质的小说作品,增强自己的文学体魄,之后再展示出来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肯定会散发着浓郁的小说意趣和韵味。


(选自《安徽作家》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