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著名作家看安徽 | 李元红:《梦想之约》

发布时间:2024-03-30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梦想之约

李元红


在一些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曾祖父留下的传说如同一幕沧桑的影片,常在家族的记忆之屏回放。方圆百公里,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是老百姓心中公认的好律师、大律师。而对家人而言,最为敬仰的是他不畏强权、拳拳赤子、为民请命的率真。他的精神坐标深植于子孙的血脉中,成为代代相传的忠义和荣耀。

曾祖父曾在200多公里外的安庆求学,深耕法理、研习才学。父亲经常讲他学成归乡后,用毕生所学,为案件公正而上下求索,百姓由衷爱戴他为穷人免费咨询打官司的大义与无私。每当听到这些故事,安庆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她在我们心中逐渐化作一所神圣的学堂,曾滋养过先辈的灵魂和和大脑。

偶尔夜深人静时会遐想,是否安庆的每一块土地上,都留下过曾祖父的足迹;是否每一个法律条文的背后,都隐藏着他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于是,安庆,这个曾经雾里看花般的模糊城市,不断因父亲回忆的一个个故事,而鲜活在我的心上。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安庆,每年秋冬戏班都到镇上搭台演出,母亲不断将她对黄梅戏的热爱、熏陶、传染给我。记忆中,秋收后,母亲总是能够借一出出黄梅戏,将劳作一年的苦摇曳成风,将繁琐的家务抛诸脑后,即便家中有放学的我在等着,她也能暂时忘却,等观完戏剧中的篇篇华章才回家。

童年的我,多少次在门前的沟坝上,在饥饿与飒飒秋风中张望,一遍遍计算着母亲看戏归来的时间。那时我不解,为何母亲能够如此醉心于看戏?直到岁月流转,我也爱上了听戏、看戏,从扮相、曲调、唱腔、身段、手势欣赏黄梅戏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精湛。

如今,在黄梅戏无数经典的曲目中,我与母亲成为了知音,我们能一起品味《天仙配》的细腻,感悟《女驸马》的深情,《包青天》的铁面无私。渐渐理解,优美动听的黄梅调不仅赋予戏迷精神的慰藉,更能见证每一位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勤学习练,及所受家学渊源、门派传承的训练。

婆姥是土生土长的安庆小脚女人,虽早已作古,我依然感念与她生活的点滴。记忆中九十岁的她,面容清瘦、一头银发,每到开饭,看到我在照应孩子,她不是给我留菜,就是敦促我赶紧上桌,老人家的小心思、小可爱,无非怕好吃的被其他人吃完。她对我的疼爱,给当年一意孤行远嫁的我很多慰藉。安庆不是我的故乡,但这个名字在我心中饱含深情,它培养了曾祖父的卓越,是母亲文化情感的承载地,婆姥的爱陪我度过最艰难的哺乳期。

去年,当疫情肆虐,安庆第一时间向复旦大学伸出了援手,为师生送来关怀和物资;那一份份礼包,在我心中却有着别样的温度。今年4月,单位的党建活动特别安排在安庆,我也在同行之列。兴奋即将到来的约会,可临出发时,遗憾又因其他工作耽搁了行程。

当细数我与安庆的渊源,梦想之约由来已久。11月初,有幸参与“共饮长江水~全国知名作家看安徽” 的主题采风活动,其中一站是安庆,当如约抵达令我心驰神往的圣地,欣喜现实与灵魂中的记忆得到对照,用脚丈量曾祖父曾留下的足迹,感受她的温度。参观独秀园,吊唁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先生,学习红色文化,感受先烈的执着精神,为革命舍生取义,两个年富力强的儿子相继牺牲,让人唏嘘民族的命运和革命的意义。

置身“前言后记”最美书店,感受市民浓浓的阅读氛围。徐贵祥主席感言,将其定义为“最有诗意、最有希望、最像书店” 的书店。行程中,徐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件趣事,多年前他去温州雁荡山参加一个文学评选,全国各地有不少选手,唯独安徽只有一名来自安庆的中学生参赛。谁曾想一等奖最后却花落唯一的安庆人,所以在领奖台上,徐主席悄悄和获奖的安庆学生调侃:“今天来了我们两个安徽人,一个负责颁奖,一个负责领奖”。桐城派文学享誉海内外,一行的安徽文联主席陈先发、团员徐讯、俞胜也都是安庆人,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庆的传统文化沃土培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能人志士。

“黄梅戏”是安徽的文化遗存,在再芬公馆,通过照片墙,专场演出,展现了黄梅戏流金岁月,韩再芬老师等第三代黄梅戏传承人对黄梅戏的热爱和执着让其历久弥香。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媒体的崛起,戏曲似乎没了市场,黄梅戏的发展同样受到严峻考验,听韩老师分享为保留剧团,多年来的苦苦支撑,激发了徐贵祥主席骨子里的使命感,遂和韩再芬老师击掌相约:“共同守卫黄梅戏四十年,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或我的灵魂到安庆看戏,你或你的灵魂登台”。

在当晚的媒体采访中,徐主席呼吁:“在安徽这样一块土地上,黄梅戏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壮大,靠什么?靠我们去努力创新、创造、创作,作为一个安徽人,作为黄梅戏的受益者,作为一个作家,我也有责任、有义务为保卫黄梅戏做出一份贡献”。

黄梅戏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它不仅是民间艺术珍宝,更是流淌于安庆及更多热爱戏剧艺术人血脉中的文化标识。随着城市的发展,安庆拥抱着新时代,黄梅戏亦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受徐贵祥老师感染,我也琢磨着要一代代传承黄梅戏艺术瑰宝的思路,剧团亟需一种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寻找到生存与繁荣的可能路径。运营和营销策略的重塑也至关重要, 创新延续,是对传统艺术的最大尊重,如保留黄梅戏核心韵味的同时,是否能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新旧交融的表演艺术。这不仅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对艺术责任的彰显。京剧非遗传人郭小晶,将京剧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现,用“潮”跨越古典与现代的鸿沟,得到市场的认同,突然火爆,吸粉无数。

如何借助科技的手段,扩大黄梅戏的影响,为其赋予新的生命力,是当下足不出户可做的大文章。如在数字化的春风下,黄梅戏已无需再局限于戏台,互联网的推广使它的魅力能超越空间的界限,走向国内外的戏曲爱好者,以崭新的形式重新诉说那些美丽传说和当下的故事。精致的戏服是否能成为时尚设计的灵感源泉,让它在跟随潮流的同时,也将黄梅戏的独特韵味传递给世人。

黄梅戏艺术家可以通过VR展现戏剧的魅力,老少戏迷能在家中就能欣赏到世界各地传承人的演出、演唱,亦或是在游戏的世界里让年轻一代体验黄梅戏的历史与情节。复活黄梅戏曲目中的多个IP,可借鉴日本的文创路劲。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中,可能就有一个数字化的角落为渴望宁静与美好的心灵提供慰藉。

黄梅戏的传统曲目不多,尤其欠缺新剧本,如讴歌表达现代生活、经济发展的剧目,文学与黄梅戏是否能联动,改编迎合当下的黄梅戏剧本,不仅可让绚丽舞台背后有沉甸甸的传统,更有与时俱进的生活,或许传统的黄梅戏便能乘风破浪了。

黄梅戏曾是安庆的骄傲,是传统与创新交织的缩影,是安庆文化自信的展现和发展的根基。岁月往复,安庆和黄梅戏的故事仍将继续,欣慰听到陈先发主席、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都在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而努力奔走,筹措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相信黄梅戏的种子能在够多的时空展现、开花、结果。

或许与安庆的诸多渊源,当踏上那片热土,内心便燃烧着一种自然的亲切和澎湃,或许来自于独秀园中的回声,抑或源自黄梅戏那优美的声调,这份情愫也来自曾祖父、婆姥姥、母亲,而今我的生命里也流淌着相似的特质。

回眸过往, 曾祖父以律法作剑,斩断不公;母亲以戏曲作梦,编织美好时光。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孕育着我对正义的渴望与艺术的向往。雕琢了我对文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探索人生每个阶段的价值,细微处的感动,平凡中的激情,所有的苦与乐,凝聚成而今我。

曾祖父的荣光,婆姥的疼爱,对黄梅戏的喜爱,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对再芬老师一辈子现身艺术的执着,从不同角度滋养、抚慰着我的灵魂。借着采风,赴了梦想之约,感受安庆历史、人文、自然与发展之美;与名家同行,近距离交流,互相切磋文学,胸中涌动的故乡情、文学梦,将如长江之水,在心中流转不息。经历是一枚勋章,我会和更多朋友分享采风之旅,安徽巨变,一行的欢愉和收获。



作者简介



李元红,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外联发展主任,上海复大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雪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出版有散文集《沧浪归元》《岁月凝红》《半夏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