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2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近期,由《青春》杂志社主办的第九届“青春文学奖”获奖名单发布,我省青年诗人张子威诗歌《往事》(三首)、余贺组诗《蠡湖公园》荣获第九届“青春文学奖”诗歌奖暨年度十大校园诗人奖。
颁奖词
组诗《往事》从心灵维度出发,写出了对日常生活的独识与思悟。独特的审美经验和多层次表达和谐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心与物的感应、情感与时间的关联。对艰辛命运的深度注视,体现出诗人面向社会的诗性观察和自身灵魂的敞开,像温暖的体温,具有抚慰人心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张子威,安徽宿州人,现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有作品发表于《青春》《诗歌月刊》《作家》《北京文学》《广西文学》等,入选第四届长三角青年诗人改稿会,获第四十届樱花诗赛三等奖,第二十届相思湖文学大赛二等奖。
颁奖词
组诗《蠡湖公园》从形式到内容的处理,都与我们习见的诗歌有异。选择长句,似乎有利于速写、勾勒出一个个现实图景,又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奇妙的荒诞感。这组诗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的世界,并自言自语着。这些像是小说一样的片段性叙述与记录,呈现的正是世界和诗歌本来的样子。
作者简介:
余贺,本名王天君,安徽安庆人,常州大学2021级华罗庚学院在读本科生。有作品发表于《世界诗歌》《青春》《汉诗》《诗歌月刊》等。
作品欣赏
水缸中水在旋转,不住地旋转
透明的柱体吐出重力的圆锥
几个酒窝,浮在深邃的脸上
师父教我打拳,他的话我没听进去
我用尽全力却打动不了你
水缸中你笑着,卷起漫不经心的漩涡
你的脸被三月的春风吹红
你的点点心思,在河面起皱
油纸伞,接住沉重的雨声
伞檐的雨水不住回头
不确定的季节,唯有心跳加速
——雨丝这么长,何时是个头
脚扎在泥土里,十六年
长成了树干般结实的四肢
到城市,做工地的小工
他挺直脊梁,半蹲,青筋裸露般起身
搬起一摞砖
搬起一座又一座山丘
搬起山丘上全家的生活
搬起医药费,奶粉和学杂费
他在搬砖的同时
砖块也在不停歇地搬他
把他从愣头青搬往雪花白
从耸立的松树搬往弯腰的松树
从打釉的松木桌面搬往磨损的松木桌面
只有一样尚未改变,城市
仍然很小,腾不出
一位农民工的立足之地
自习课
我坐在讲台。学生们
把自己埋在一摞书里,
黑色的脑袋顶着银箍。
笔在转动,在试卷上
翻飞,像拖拉机的微型犁具
在知识的田野耕地。
偶尔抬头,视线擦过我。
或向同桌绽出秘密的笑,
舒展一下胳膊,俯身继续劳作。
如同划火柴,记忆的火星明亮——
眉角,唇型,刘海,旋转的
酒窝,调皮的马尾。
一一默念,那些流落四方的姓名。
某个小动作后,轻轻
低头,撞见那时的自己。
月亮
冬日清晨,最先令我醒来的
不是斜挂在妹妹齿间的倒计时,她
常扮演闹铃,在我耳旁叮铛
不是桥头的喇叭,被通知拧响
大队干部,在话筒里发表讲话
不是村里的公鸡,互相打鸣
不是院中狗吠,夜的异动
在它面前如石子,及时被摁住
不是发动机高速旋转的灼热
暴露在冷空气里的尖锐摩擦
不是脚踩砂石的轻咳和窗帘后
一串脚步及走到终点的啪嗒
睡意沉沉,这些都没让我睁眼
我避不开的,是一个月亮
擦过无数墙壁,停在室外
安静而耀眼,如同神之凝视
从高窗,以月光唤醒我
颤巍巍的(外三首)
在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抱一只
病殃殃的小狗回家。颤巍巍的,
还站不太稳,和邻居家的小狗一样活着。
今年冬天,我因为隔离在外,它饿死
在家里。我脑海中,它一辈子
发出的叫声,都像是在模仿别的狗在叫。
拼装难过
二手拼图让人难过。
直到安上了我的最后一块,
才知道它并不完整。
旅行时,在一条不知名的小路上
捡到一把钥匙。串起来,挂到脖子上。
每一天我都在漫无目的地找一把锁。
黑夜不再来
时针指在11点钟的位置她
孤零零地任由那些对未来的
危险的念头使自己失去控制。
等缓过劲来喝完半杯凉水她
告诉你说她疼。她告诉你的内容是
“她存在”,而非她所在的具体位置在哪。
就像某个下午,你一个人坐在沙发上
看电视节目,突然感觉痒。
却摸不着具体的那处皮肤。
你左手模仿电视剧中的角色朝自己
做出动作,右手漫无目的地挠着;
那次童年伙伴敲开你的房门,邀请
你一起捉迷藏游戏。轮到你时你
鼓足勇气走入一个漆黑的房间中。
这可是重返令你恐惧的黑夜——
阿婆的故事。远处无人
居住的木屋始终闪着的白炽灯。
你跌了进去,像方糖化在热咖啡里。
始终没人进来。不知道过了多久,
你泡得手指起皱,外面的人
早已放弃寻找,却扯着嗓子喊着
“出来吧!找到你了,找到你了!”
告别诗
生于南京的“青春文学奖”,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影响很大的一个文学奖项。1979年10月的《青春》创刊号一经面世,单期发行量便突破20万份,第二期超30万份,迅速火遍全国。在此前提下,“青春文学奖”应运而生。1980年1月刊,《青春》发布“青春奖征文”启事,拉开了“青春文学奖”的序幕。1983年4月刊发布第四届启事时,正式命名为“青春文学奖”。1980年至1984年,“青春文学奖”以刊评模式举办五届,如今众多文学大咖如王安忆、徐乃建、梁左、肖复兴、韩东、梁晴、陈所巨、李小雨、梁晓声、苏童、张平、王心丽等,当年正值青春盛年,纷纷凭借“青春文学奖”登录或闪耀文坛。其中简嘉1981年一等奖作品《女炊事班长》,同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前身);梁晓声1983年获奖作品《今夜有暴风雪》,张平1984年获奖作品《姐姐》,分别获得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短篇小说奖。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更被称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作品,随后被拍成同名电视剧和同名电影,并入选2018年《小说选刊》“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青春文学奖”的重启也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16所全国重点院校的文学院、系、研究所和江苏省作协作的大力支持,他们成为“青春文学奖”专业指导单位,为奖项的品质和作品质量保驾护航。
第九届“青春文学奖”征稿期间,《青春》共计收到来稿小说5612篇,诗歌11319组,散文2850篇,评论12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