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和美的魅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安徽故事”采风作品选(十二)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编者按:为实施好"文学强基"行动,引领和动员“文学皖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新时代乡村变迁,反映江淮大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文学力量,省文联、省作协主办了“和美的魅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安徽故事”系列采风创作活动,现陆续推送走进芜湖湾沚区的采风作品,以飨读者。




作品欣赏


水抱湾沚(三章)
刘鹏程


鸠兹湾


我从远古走来,撑一叶小舟,趟过水草的荒芜。我的目光,先在水波之上荡漾,后随成群的鸠鸟,划过天空。我身披古诗的斜阳,一路走来……

沿途,我看见了昔日的烟火,有鸡鸣犬吠之声,有花草嘉禾的香气。我的思绪,在这片古老的湾地里疯长……

曾几何时,这一泊湾地,却载不动时间的巨轮。

仿佛就在昨天,村庄里,陆续有人把门锁上,举家远走了;有人只身离乡,留下老人和小孩,守护千年的家园。就像一个人面对故乡一样,年轻的时候想逃离,年老的时候想回。

就在今天,我却看见,有人帮他们打开锈迹斑斑的大锁,打开布满青苔与落叶的院落,老屋和村庄,思想的芦苇,似乎一夜之间铺满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我在一颗古老的藤树下,寻一座崭新的凳椅坐下,要上一杯咖啡,目光拂过起伏的丘岗,拂过丰收的阡陌,看湖塘纵横,鸥鸟翔集。对面,有旧屋改造的民宿里,传出怀乡的音乐,有人打开宽大的窗帘,透过落地的玻璃墙,看我,看村庄里柏油路弯曲的流线,和远处的乡村市集。

大地呈现丰收的景象,有外来的陌生人,像我们一样,三五成群,端坐在乡村会客厅里,高谈阔论,谈论鸠兹湾艺创,谈论新时代的共富乡村。


西河古镇


我想回到旧时,回到一百年以前,三百年以前,甚至回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更好。

此时我是一名行商,水港埠头上,停泊着我的舟帆。我像青弋江的水一样,来自皖南的山里,来到西河的老街,泊此歇宿。

夕阳的余辉,照在青石板街巷,有身着旗袍的女子,点着细碎的步履,背影一扭一扭,渐渐没入巷道的深处。这繁华的街巷,这丝绸一样的青弋江,宁静而祥和。往来的商贾,在沿街的商埠里进进出出。吱吱呀呀的门,精巧的木格窗,古老的天井深宅,像极了我内心的繁华。我在临街的酒肆或茶庵里坐下,想想明天的好生意。夜晚降临的时候,最好去徽音堂里,看一场戏……

其实,现在我是来这里观光的,而我却更愿意留在古代,不愿醒来。

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弯弯曲曲的老街,有旧宅子飞檐上的风铃,偶在微风里发出细碎的脆响,那是来自哪一次兵乱的烽烟里?沿河的街巷,多有半截门窗露出街面,那又是曾经的哪一次水患的见证?

河边的渡口,船埠,没见浣衣的女子,却有似曾相识的笑容,成为绩墨堂里的丹青……

此时,我只想借这悠悠青弋江水,洗濯一下我落满尘埃的岁月;只想置身在西河这张水墨浸染的宣纸上,作一次短暂的修行……


枕水官巷


官巷是古老的官巷,青弋江是古老的青弋江。但我不是从江水而来,我是随高铁来到这里。火车快速地穿过大半个安徽,我的过往太快了,光阴也太潦草。到这里来,是我需要慢下来的理由。

时序正是初冬,正是十月的小阳春的季节,阳光和暖,安谧的村庄、田园,亲切和美。这里是一大片圩田水乡。这村庄,就像是漂在水上的村庄。村庄里水网纵横,条条清溪穿村而过,小桥流水。人们傍水而居,青瓦白墙的房前,精致的院落里,出墙的柿树正挂满红灯笼一样的柿子。这个官巷村,因旧时小村里曾有十三人同朝为官,建有十三条巷道,而得名。据说历来就有崇文尚教、明德重礼的风气。村庄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格局。有人说,从天山看,官巷村就像一条鲤鱼,这是风水极好的征兆。

附近的小陶村,也是枕水而居。当地的朋友说,从天上看小陶村,村庄的水面像一只飞翔的蝙蝠,所以小陶村主打一个“福”字,是一个幸福村。我们在村庄里漫步,不时有小狗跟在我们身后。它们没有陌生,没有吠叫,只是摇着可爱的尾巴,像是陪着我等游客。我坐下来,在村庄的咖啡屋里,要了一杯咖啡。有小孩主动来到我的身边,亲切地同我交谈。此时我有了感动,久居浮泛的城市,也走过远远近近的村庄,却不知道,究竟有多久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合,仿佛就在往日的故乡。

村庄的外围,是古老安谧的田园,现代化的创业园,以及休闲设施、“隐居”民宿、农家乐、休闲小吃等。不远处,有古老的木榨坊,现代化的休闲采摘农业,艺创市集。放眼望去,我们可以想到,春季杨柳依依,夏季瓜果满架、莲荷绽放,秋季桂花飘香。而此时,正是冬季鱼虾丰产的季节,正好,我们可以尝到鲜美的“水八仙”了。

在枕水官巷,今夜,我将随乡入俗,慢下来,停下来,枕水而居。



作者简介

刘鹏程,安徽宿松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六届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非虚构《东风泊》、散文集《泊湖的密码》、诗集《风在传说》、散文诗集《水的微笑》等作品多部。曾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安徽散文奖、曹植诗歌奖、安徽广播电视(纪录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