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战疫·散文专辑|战疫 我在场(四)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抗疫笔记

欧阳冰云

雨打梨花深闭门。庚子年的春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闭门谢客,宅在家里,心事惶惶。每天不厌其烦刷朋友圈,盯着电视发呆,望着窗外出神。春风化雨,敲打着门窗,悄无声息,半夜,有雷声,感觉地气在动,感觉春风在奔走,感觉春花在绽放……
年夜饭,因为武汉的封城而草草收场,不停地发信息问候武汉的亲友,别出门,多保重,春暖花开,我们再聚。这个春节,只有一声安好,才让人安心。春晚的画面在闪动,却听不到精彩的声音,一群医生和战士的请战书,让我泪奔,看到他们出征的画面,我在心里流着泪一遍遍呼唤,一定要平安归来。
原定的同学聚会、亲友聚会都取消了,但问候的短信不断,让这春寒料峭的早春有了些暖意。同学老贺的阿妹年初一出征了,看到他写的诗,知道他一家人的担心和忧虑,还有骄傲和自豪。阿妹的孩子才两岁,看着妈妈拉着行李箱远行,孩子惊恐不已,拼命地哭喊着追赶。阿妹从车窗里对儿子说,妈妈去打怪兽,你在家听话,要乖乖的。我只能默默为阿妹祝福,祈祷她平平安安。
妈妈的身体一直很好,这个早春,却突然感冒了。咳嗽、厌食、浑身酸痛、发烧,我急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这些症状太可怕了,但妈妈春节足不出户,一直在家里洗洗刷刷,忙吃忙喝,应该是重感冒,我和弟弟到处买感冒药,弟弟通过重重关卡,从上班的隔壁县回家送药。见妈妈没有好转,我又买了消炎药和咳嗽药送回去。妈妈天天看电视,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厉害,不肯我和弟弟靠近。看着妈妈憔悴的样子,我忍不住哭出声来,我们不怕,即使是病毒,我们也要不离不弃地守护。过了两天,妈妈彻底好了,我们才松了一口气,不然真是寝食不安。想到武汉那么多的家庭,在这次疫情中骨肉分离,心中很不是滋味。
去扶贫村慰问,带去托人从外地买的口罩,村里的同志激动不已,他们现在缺少的就是口罩,真是雪中送炭呀。扶贫村一共有11个武汉返乡人员,村里的同志每天要上门去给他们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告诫不能出门,还要做好自我防护。村里的书记说,口罩精贵,但先要保障武汉返乡回家的人员,他们安全了,全村的老百姓也就安全了。其实村里的同志自己也害怕,他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每天战斗在抗疫的一线,但是没有办法,害怕也要上,关键时刻,他们就要冲锋在前,时时刻刻守护者全村老百姓的安全。
去单位包保的网格值班,门卫大爷不停地给大家加开水,嘘寒问暖。有一天下雨,看到我站在雨中站岗,大爷偏要将自己的暖手宝给我,还在微信群号召小区的党员来接班。一声号令,很多党员同志打着雨伞,走出家门,自觉来值班。看到大家积极主动做好小区门口进出人员登记,真的感到了一种力量,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接到去前进村采访的任务 ,正值疫情高峰期,家人担心,家里嗷嗷待哺的娃娃哭着不让我出门,他们想让我请假。我拒绝了,想想出征武汉的那些医生、战士、志愿者,想想那个去打怪兽的小阿妹,想想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怎么能退缩呢。勇往直前,去抗疫一线,去看看守护我们平安的勇士们。前进村党总支副书记孙训祥,在抗疫一线,连续战斗了十几天,在立春日,倒在了去往春天的路上,再也没有醒来,56岁的生命定格在这个凄苦的早春。他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追思,留给亲人的是无限的哀伤,留给生活的是无限的遗憾。他的儿子说,还没有好好尽孝,爸爸就已经不在了,爸爸总是在忙,春节回来都没有跟爸爸好好说说话。他的女儿一说到爸爸就泣不成声,爸爸这么急匆匆走了,给爸爸买的毛衣他都没来得及穿,来不及跟爸爸撒个娇,爸爸就不在了。虽然悲痛和遗憾,他的儿子和女儿一直坚守在村口的执勤岗上。他的同事说,孙书记不在了,我们要以他为榜样,把工作做得更好,把疫情挡在村外,保护全村人民的安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多的人前仆后继,抵挡病毒。县医院、县中医院陆续有医生、护士出征,我知道他们不需要赞美,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他们就是我心中天使的模样。
我的文友王飞,县医院感染科医生,和丈夫一起,从年前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女儿女婿千里迢迢回家来团聚,却不能见面,只能在微信上看着女儿含泪离开。她说,作为医生,我的使命就是守护病人,坚守岗位,我才安心。她说大年初三,他们医院十几个医生一夜未眠,抢救一位高龄产妇,接生了一个健康的生命;他说他们传染科及时发现了几名感染者,及时隔离,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我不知道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我看到她说得云淡风轻,但我在眼中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
春风不言,桃李芬芳。窗外春光明媚,百鸟争鸣。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正悄悄来临。看新闻,知道疫情在逐渐好转,好消息不断传来,真的希望岁月静好,人间太平。

【作者简介】

欧阳冰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出版散文集《江南雪》、《月亮在上》等五部。

后方也是前线

木筱雨
窗外的风嘶吼着,似乎要挤进屋里一样,而玻璃使了浑身解数来抵挡,这时正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我有点害怕,便蜷缩在被窝里给老公发视频,只是听到了几声机械式的回应对方无应答。
大概到了晚上十点左右,老公回了一条信息,说让我早点睡,说今天比较忙。老公值勤已经快半个月了,我们所有的聊天都是寥寥数语,老公每次和我开视频都到晚上十点左右,只有看到他的笑容我才能安心入睡。可今天都快十二点了,也没等到老公的视频。我便刷着朋友圈,看着铺天盖地的关于新冠状疫情的消息,看着全国确诊人数阶梯型得上涨。而我最关心的蚌埠今天确诊人数也是安徽省最多的,并且新冠状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也在当天去世了,朋友圈像炸了锅似的各种唏嘘,我不寒而栗,窗外的风声似乎更大了,带来了无尽的黑暗。那夜我没有关灯,也不知道刷了多久的朋友圈才入睡的。
第二天,睁开眼睛便打开手机。看到老公半夜给我发来的他和同事连夜处理垃圾的视频,他们都穿着橘黄色的防护服,冒着风雨处理垃圾,风像撕破了的棉絮一样,疾驰而过,打在老公的衣服上、帽子上,但他们还是奔跑着将大袋的垃圾不断地扔到垃圾车上。我莫名的有点心酸,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连垃圾都让老公处理,那多危险呀?之前打饭、送饭、巡逻也就罢了,而现在怎么还处理起垃圾呢?再说了,这些垃圾都是医护人员用过的,医护人员是和新冠状病人直接接触的人啊,那都属于医疗垃圾,万一传染了怎么办?我便又着急地给老公发视频,老公又挂了,然后回了一条信息:老婆,我刚睡下,现在很困了,等睡醒再聊。我又发了一连串的信息,老公都没有回,我开始各种的忐忑不安。
有人说,对生命的理解,一定是为人母后更为深刻。
这话一点不假,此刻的我,也是一位准妈妈,因为身份的不一样,所以我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准确的来说,对生命有了无限的眷恋。推开门便来到了院子里,没想到老家落雪的早晨是如此的美,白茫茫的雪,落在瓦砾上、树枝上、花园里覆盖了所有的尘埃,高高低低的树枝上拖着大大的雪团,风一吹又静静地落到地上或者别的枝丫上。这时,一片梅花状的雪花正好落在我的手指上,看着这从天外飞来的雪精灵,我欣喜不已。就像看到了初生的生命一样,我定睛欣赏了良久,直到它慢慢融化。
看着渐渐消融的雪花,我便抬头望了一下远方。哇!一支黄色的腊梅居然凌寒盛开了,白里透黄、黄里透绿、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开得那么的生机勃勃、开得那么鲜明。我闭上眼睛,一股馨香,沁人心脾。因为新冠状疫情的蔓延,所有的人都禁止外出。也许是在屋里待得太久了,所以才觉得这一切是如此的美好。我开始幻想,等疫情结束,春也暖了,花也开了,我们的小宝宝也会如约而至了,看到美好的世界,他(她)应该很开心吧,有鸟语花香,也有父母陪伴!
想到这里,我又担心起老公来,虽然说他不在一线,但他每天都和一线的医护人员打交道。此次疫情战役打响时,我们公司接到了上级的任务,接待全市新冠状疫情轮岗医护人员,老公也在第一天就主动去了公司。但由于此次疫情比较严重,领导也考虑到基层员工的生命安全,所以接待全市轮岗医护人员的重任便由公司高层领导及党员主动承担了起来。他们每天早晨七点起床准备,为轮岗的医护人员打包送早饭、做消毒、做卫生,然后紧接着准备午饭、下午茶、晚饭,还得挤出时间制定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总结问题等等。短短的十来天,公司接待了全市160余人次医护人员,光干活累点没什么,可最让人担心的是怕交叉传染。虽然医护人员也有各种的防护措施,经过了各种专业消杀才出来轮休的,但像老公这样普通的值班人员没有啊,他们连好一些的口罩都没有,这能不叫人担心吗?再说了,这几天网上经常报道某某医院的院长、护士去世了,更是让人揪心。再看看蚌埠的疫情治疗情况,安徽省疫情治疗无效死亡的共有6例,蚌埠就占了5例,每天看到这增长的数字,我的心便咚咚地直跳。
就在这时,老公视频过来了,看到他浮肿的眼睛,我便知道他肯定没休息好。他说,因为现在住的人多,楼层也高,之前负责处理医疗垃圾的公司不愿意收取,所以董事长只好带着他们几个上了,这些垃圾又多又重,万幸的是,医院提供了几套防护服给他们。老公说穿上防护服真得很闷,连呼吸都困难,特别是干重活,浑身都是湿透的。听到老公的描述,我为我刚才对医护人员的成见而感到惭愧。我没想到医护人员那么的不容易,他们受到再多的赞歌也不为过,因为他们确实是拿着自己的生命在和死神赛跑,他们的心酸和汗水,我们普通人无法身同感受。更何况这次的疫情,很多人都像瘟疫一样躲着他们,他们不仅仅是身体的累,更多的是各种舆论的压力。试想,他们也有老人孩子,他们的孩子也在等着他们回家,而他们却有家不能归。
老公便点头地说:是的!看到他们那么辛苦,老公这点累就不算什么了。然后,他开玩笑地说道:等孩子出生了,我们也可以很自豪的告诉他(她),他(她)有一个伟大的爸爸,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很骄傲的。

是啊!老公虽然没在一线,可在疫情面前,后方何尝不是前线呢?如果不是他们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好最坚实的服务保障,医护人员怎么能安心的上战场呢?疫情何时才能终止呢?我们何时才能看到春暖花开呢?我相信那并不遥远了!

【个人简介】

木筱雨,《禾泉慢生活》微刊主编。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刊发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等,曾获蚌埠日报2018年度优秀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