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5 来源:《作家文荟》2017年第2期 作者: 王志凯
读安徽文艺出版社2016年元月推出的长篇小说《沉默的群山》,不禁让人手不释卷,深陷其中,久久走不出那段山河破碎,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岁月。乱世中无数志士仁人,忠魂赤胆,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魂的壮举,让世人感叹。作者以大写意的笔墨,绘出了可歌可泣气势永辉的历史画卷。
眼前和脑海中老浮现出皖南山区青山县,汪、赵两大家族,以及很有皖南地区特色的汪村汪氏大祠堂和赵村贞洁牌坊,他们那种宗族部落式的明里角力,暗中较劲,居心叵测,蓄势企图颠覆、蚕食、鲸吞对方的恶斗。当双方面对阴暗的大势,昏庸腐朽的国情时,却又能以民族大义为先,合作抗敌,共赴国难,谱写出一曲曲充满家国情怀的英雄壮歌。
全书创作过程中,始终揪紧作品特定时空中,原生态的底力,将汪、赵两家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家国情仇,置放在一百多年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从中枝截和挖掘一个小小的剖面,作为大背景下要表现的舞台。从而达到了从小见大,使小小的皖南山区成为当时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很好的体现了那一段苦难动荡的中国真实历史。
读这部小说,仿佛就是在读那一段的中国历史,从清末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到戊戌六君子泣血菜市口;从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二次北伐,再到西安事变、全民抗战、国共内战、南昌起义、五次反围剿、皖南事变等,直到新中国成立,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所涉及,虽有些只是随意带过,着墨不多,但是显然都是作者的特意安排,从而很好地再现了那一段中国从磨难中走向新生的艰难历程,其气势之磅礴,思想之深刻,立意之高远,令人惊叹、令人深思、令人感悟、令人警醒。这就是这部小说重大的现实意义之所在,这就是在告诫我们广大读者,新中国来之不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思潮泛起,意识形态斗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我们必须勿忘那段苦难的历史,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维持国家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如中央所说的稳定压倒一切,中国这样的国家失去了稳定,就会走向灾难。从这个层面来看,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它就是那一段历史的教科书。
《沉默的群山》可读之处贵在故事主线血肉丰满,支线脉络清晰,紧系主题,环环相扣,相拥相抱,浑然一体。文中虽不乏另生枝节,但不赘不杂,更无画蛇添足之虞,客观上反而成就了作品的厚重,容量和视野上的开阔。小说的架构,情节的布局,人物设计,形象塑造方面,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象。一些上架的小说,包括一些有点名头的小说家的作品,也不过尔尔。甚至还略逊一筹。说起来似乎让许多作者认为不公。让人想到晚清龚自珍《咏怀》中的佳句,“容易醉人红神酒,最难传世白衣文”。
《沉默的群山》整体构思匠心独运,戏剧性很强,杨天啸、汪金秀、赵青竹情感线索贯穿全书。赵青竹与汪维新、杨天啸的情感风波时隐时现,矛盾纠集,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情缘与孽缘胶着,恩恩怨怨,凸现出对爱的考量,对青梅竹马的撕裂,对海誓山盟的穿刺,表现的淋漓尽致。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汪天福、汪维新、汪维朝、赵金柱、赵银柱、赵青竹等正义与邪恶的左冲右突,搏弈与暗斗的较量错综复杂波惊浪涌。准确的勾勒出特定时空下的众生相。
在小说众多成功的人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杨天啸的价值和意义,著名作家许春樵和评论家庄稼汉都有极高的论述,我不敢再有造越。我认为在小说中还有一个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人物,就是晚清举人程学理,他在小说中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比杨天啸更加重要,小说以他开头,直到通篇结尾,到处都有他的影子,他不但在小说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后面所有先后出现的人物都是他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的青山书院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他就是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教父,他成为了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寄托和象征,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梁启超和胡适的影子,还有孙中山及许多革命者的影子,他很好地代表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一大批为国家寻求光明寻求出路的优秀青年学子,毅然投身革命,他们充满激情充满献身精神,但他们革命的结果,最终是把国家和民族带向了更大的深渊,造成了中国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四分五裂,敌寇入侵,千万万同胞留学丧命。我不是历史学家,我不敢对那种革命表达看法,但本书的作者却通过程学理这个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所以程学理这个人物非常新鲜独特,耐人深思,意义重大。由于程学理这个人物的出现,他的独特价值支撑起了小说的前半部分,使我感觉到小说的前半部分比小说的后半部分更加精彩,更加重要,更加有价值,我们几乎是跟着程学理目睹着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祖国一步步走向动荡和苦难的。这就是这部小说不同一般的特殊意义。
令人折服的是小说的作者以超常的想象力和设计能量把这一大串人物刻画和雕琢得活灵活现。可以断言等闲的笔墨,庸常的构思和表述是无法触及和跨越这艺术成就的道场。
这样的文学产品招睐看客那是无疑了,它不仅有诱人的卖点,更有让人荡气回肠,血脉与气势勃发的魔力。难怪此作在在未成书之前,在一些家网站的电子版销售中一直居高不下。读者是识货的,本书以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诡异诱人,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见长,尤其是对人性刻画上见功力。全书以皖南山区,汪、赵两大家族命运与前途为背景,概括和隐喻,国势和民族危亡的真象,同时也释放和折射作家对风云变幻,多事之秋,历史、人生、社会关注的人文立场与价值取向。
说起本书的作者许祚禄先生,让我有些自渐和汗颜。故而迟迟愧于面对。曾几何时,我与祚禄君是文学路上同道,体验和践行中的同窗。岂料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打拼和坚忍不拔的搏奕中,他已先我而迈进文学殿堂。我却在垂垂老矣中,不敢问津“尚能饭否”?依旧童生一介,无颜见江东父老。
话及我与祚禄君相知的源头已非一日。“文革”中出生的许祚禄,从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命运就将其推向荒谬而又混沌的人生靶场,落脚和栖身在穷乡僻壤,家境窘迫的汤锅里浸泡。无从谈起家学的滋养,学况的优裕。求学中,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时段,被“畸形”的用在靠阅读小说充饥和解困,靠文学想象去开智和抚慰内心的蛮荒与孤独,抗拒生活的残酷。但这种煎熬与撕裂,仿佛又是有意无意的造就他。磨难成了他一生一大笔财富。当命运催生他不得不不早早去谋生,当人生的答卷迫其面对事业上“二月杏花八月桂”的考量时,所从事的事业也是丰歌与艰辛交缠。起起落落,风风雨雨,受限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折腾。但是他毅然跳出企业圈,无视对铜臭与物欲的角逐。独善其身,初心不改,回归文学百花园。当他重新涉足文学创作之路时,便一头扎进修身正果的苦斗之中。毅然锁定最能体现和考量作家综合实力的文体小说创作。这是对自身爱好的检验和桃战。再探索的路上,社会经历与生活的磨砺,让他触摸到小说创作的真谛与内核。体悟到小说创作不能枸泥和固守在以编故事为主打的疆域和领地。但可读性往往离不开精彩的故事去导读和引领。创作实践中许祚禄终于触及到小说创作更广阔的天地和通途。有生命力有反响的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要靠生动的故事,戏剧化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多种基因与原素来演绎与定型。这种创作导向与颖悟让许祚禄开茅塞获大益。
天道酬勤,弹指一挥间他已先后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子孙满堂》、《小县城》,电影文学剧本《血戒》、中篇小说《遥远柳树湾》、《野种》、《大山深处》等多部力作。圈内和道中人都清楚,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不付出一定的辛劳,没有才气,那是玩不转的,来虚的永远到达不了文学星空的彼岸。文学的菩提树上永远结不出便宜果子。
作为文友我对《沉默的群山》的保奖与点赞,是被作品的深度与艺术感染力所打动。丝毫挤不出抬爱与捧场的水份。全书对主题的把握,布局谋篇的拿捏,张驰有度的情节发展,多角度的描叙,细节精巧逼真,尤其是对人物塑造和刻画颇见真功。小说中大大小小的人物数十人,作者虽与其时隔两重天,但心绪事事处处都随着人物命运的颠簸和同呼吸共命运。作者对人物熟悉得如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从不是人为的去调度或放飞,更不是木偶似的去牵引或呆板的去转悠。而是按角色自身的戏份,按照人物必经的轨迹和路径,在小说界定和营造的氛围中去完成使命。不容忽视的是许祚禄对这部小说的思考,已远远超越小说的故事层面,使其从立意到情感和人文立场,深刻的价值取向更加疏朗和奔放。
《沉默的群山》我最推崇和看重的亮点,在旗号林立,虎狼鬼怪横行,人伦错乱,杀戮无常,人性崩溃,山河破碎,弱势被愚弄,人性被摧残和毁灭的乱世中,另辟多元的拯救空间,让不屈的力量正义之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从而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和呼喊,革命不在于你打什么旗号,参加什么组织,而在于你能否护惜天下苍生,能否有明辨大势的良知与潜质,保一方平安的担待。人性的善恶, 人伦的表白与体现,关键在于情感的真假。作者创作的动机与侧重点尤擅长抒发和表现人物灵魂的裂变,人性的扭屈。从而又能通过情节的发展,让恶境和险情峰回路转,屏蔽和净化。这一切如果没有驾驭大场面大气势的笔力和真功,往往会因设置上的捉襟见肘,而走进误区,或束茧自缚。令人欣喜的是《沉默的群山》已成为他文学道路上不灭的星火。有理由坚信继这之后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声名鹊起,创作势头正旺的许祚禄又有新的锁定和新的构想和取向,我们期待着能读到许祚禄先生颠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