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作品欣赏
垾堤细看圩乡月
——时国金散文集《此心安处是圩乡》评析
高世荣
一
众所周知,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与韵文、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狭义的散文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真实自由的笔墨,表现个性、抒发感情、描绘心态、揭示思想的艺术体裁。《圩乡》属于后者。
《圩乡》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什么告诉读者的?读者的感受是什么?这是我们读《圩乡》,首先遇到的问题。
什么是圩乡?《小船情缘》道:“出门是水,这是圩乡的特色,水环绕着一面面四四方方的垾子和一座座绿树葱茏的村庄。从一面垾子到另一面垾子,从这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都离不开船。”如果我们还没有明白圩乡的区位,《生产队的大船》道:“水阳江下游金宝圩,沟渠纵横,水网密布,出门一向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如果我们还不明白“圩”的范围,《捕鱼》道:“圩,是金宝圩,有十万亩农田、五万亩水面。”介绍水和船,这是告诉我们圩乡的“行”。《圩乡味道》道:“圩乡是‘鱼米之乡’,鱼自然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霜降后,每家每户都要开始腌制缸腌菜”,“小锅头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烧起来既费时又讲究。”介绍饮食文化,这是告诉我们圩乡的“吃”。《村庄和老碑》道:“一个个绿色的村庄就像翡翠一样镶嵌在这金黄的地毯上,几乎看不到一家一户的房屋。”“金宝圩的每一个老的村庄几乎都有精心规划,如东塘村的帆船地,整个村庄用地按照帆船的模式设计,取一帆风顺之意。”“一块碑静静地横卧在水中,风吹浪涌,涛拍堤岸。”“书房中,我独自翻开保存完好的一套家谱,一百年前立碑的情景展现在眼前。”介绍村庄和碑引出家谱的话题,这是告诉我们圩乡的“史”。《吴韵乡音》道:“现在工作的城市离老家一百里,开车回去也就个把小时,只要双休日不加班就驱车而回。不为什么,就是找老乡聒聒淡,听听那圩乡醇正的方言。”介绍方言俗语,这是告诉我们圩乡的“音”。《圩乡耕事》道:“伴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耕牛在圩乡留下的不仅仅是坚实的脚印、稳健的身影,还有几多辛酸苦辣和风雨沧桑。”介绍耕牛,这是告诉我们圩乡的“业”。《野有蔓草》道:“圩乡的草,除了一些土里土气的牛筋草、芭茅草和狗尾巴草,还有许多有着堂堂正正名字的草,什么灯笼果、马齿苋、野蒿、癞痢茉等等。”介绍草,这是告诉我们圩乡的“环境”。《月照荷塘》告诉我们圩乡的美景,《水乡的女贞树》告诉我们圩乡人民对树木的喜爱,《碧水丹心》告诉我们圩乡的警察保一方平安,《师心如船载明月》和《一半秋山带夕阳》告诉我们圩乡的学习和各种文化艺术,《神秘的宣州窑》、《重提水兑仓》和《“奉宪严禁设筏碑”的遐想》告诉我们圩乡的辉煌历史,还有《碧水盈盈珠梦远》告诉我们圩乡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梦等等。作者用自己的彩笔,把圩乡描绘的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在他的笔下,水、船、稻、荷、树、草、菜、牛、鱼、蟹、教室、村庄、云彩、雨珠、星辰、日月、气候、习俗、思想等等,丰富多彩,时空交汇,立体感强。而且,这些景物习俗都像鲤鱼一样“泼刺刺”,跳跃激荡,欢快喜人,情感饱满,吸引你做一个圩乡人。
这就是圩乡。
《圩乡》当然不是像本文这样孤立地蜻蜓点水似的介绍景物习俗,它是通过人和事连缀起来告诉读者的。在圩乡的生活舞台上,每个人都希望跳出最美的舞蹈来。《圩乡》抓住最能代表圩乡最能打动读者的人和事,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实时地感动着我们。《小船情缘》开篇,描写一群少年荡起双桨,到邻村去看露天电影的趣事。散文着力点放在路途中。小船把男女拥挤在一起,默默地当起了红娘,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船也是“行”的工具,迎娶新娘,载人办事,看鱼场子,都是让圩乡人当宝贝的“硬件”。人们对小船的感情,如同小鸟依赖绿树一样,不可离开于一时。《月照荷塘》描写了水乡荷花绽放的美景。同时,记叙了小木匠和爱莲的悲剧故事。故事真实新鲜,哀婉动人。《碧水丹心》叙说圩乡雁翅原派出所所长张兴才保境安民的故事。通过他勇斗金宝圩第一好汉狠人头黄其飞、帮助照料五保户老人程剑平生活及打捞落水尸体的爱民活动、平息肇事者与遇害人纠纷、长途搭救被拐女青年几件事,讴歌了圩乡民警的先进事迹和正能量。《村庄与老碑》道出了圩乡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的传统与现代文明断续的社会话题,拷问“圩乡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的生存与发展根本问题。
《圩乡》二十六篇散文是史诗,作者心态平和,感觉独特,情感细腻,全神贯注,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说心头之事如窃窃私语,议家长里短如润物无声,内容翔实,事实清楚,真是人因物情迁,景因人生色。读者读后,如喝卢仝新茶,四篇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篇肌骨清,六篇通仙灵;七篇看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二
散文应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呢?《圩乡》的内容很多,体量大,底盘重,选择语言,是看一个作家才华的所在,是散文成功的门槛。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阶段,比如说纯真无邪的少年时代,激情如火的青春岁月,厚重沉稳的中年时期,从容淡定的人生暮年。人的经历越多,他们的语言习惯越容易养成,越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
我们看当代作家余秋雨散文《腊梅》开头一段话:“人真是奇怪,蜗居斗室时,满脑子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而当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记的时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也许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小鸟,也许是一个让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有时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儿都会浮现出来的记忆亮点,一闪一闪的,使飘飘忽忽的人生线路落下了几个针脚。”这是显示作家素雅个性化的语言特征,修辞给文章上色,用排比增加感情力度,用比喻加强思想的张力,语言优美,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们看当代作家毛岸青、邵华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开头一段话:“我们敬爱的父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回到了老家湖南。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这是显示作家激越个性的语言特征,抑扬顿挫,搓揉泪水,有很强的承重力。
《圩乡》是包含了上面三位作者语言风格的多面个性的语言特征。我们看《吴韵乡音》有一段话道:“老家话土得掉渣。美丽的玫瑰叫‘刺介子’,捕害虫的青蛙叫笡翎谷鸡。有的词,翻遍辞海也找不到发音,找不到对应的字。垾子的垾在新华字典里就没有这个发音。刚出来电脑里也打不出来这个字。划船的小桨,我们称苗子,也没有这个词,后来,我就用杪子来代替。睡觉,圩乡的话叫‘歪告’……”这段描写,是不是显示作家质朴的个性化语言?我们看《一江流水》的一段描写:“一江流水,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汹涌成汛,更多的时候,不声不响,娴静淑雅,像婷婷少女从唐诗宋词中婉约地走来,曲丽婀娜,缱绻悠长,夹带着两岸的青山、翠堤、圩田,伴着鹭飞鱼跃,从皖南山区一路静静地向北潺潺而下,悦目养眼,直抵滔滔不绝的长江。”这段话,不带喘气,一路逗号,顺势而下,极尽形容之能事,是不是显示作家素雅的个性化语言?我们看《碧血丹心》里的一段话:“众目睽睽之下,(老张)没有多话就一个箭步跃上前,挥手出拳。黄其飞吓得连连后退。随后想倚仗身高力壮,站稳脚跟殊死一搏。张兴才没容他半丝喘息机会,拿出少年时在摔跤队锤炼的童子功,左手虚晃一招,右拳带着风直奔黄的面门,打得他两眼直冒金星。”这段话,映带着作家激越的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十分到位。作家这种随机应变,因文制宜,处置语言,很像相声演员模仿各地方言,惟妙惟肖,其遣词造句能力有一种“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的随心所欲。
王国维说,写诗“不隔”为高。其实,散文“不隔”,也为上。所谓不隔,是文章中真情的表露。对“不隔”怎样定义,王国维没有阐明,只是举了几个实例。很多人表示难懂,王国维《人间词话》理论是文学境界的天花板。我的理解,简单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真语,就是“不隔”。散文贵在情真意切。《圩乡》的有时“忘我”有时“有我”的语言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与人类情绪、感情、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在作品中把普通语言,重新排列组合,就把这些“意义符号”变成了文学语言。“言外之意”是文学语言的特异功能。好散文的看点就在这里。
《圩乡》文章,用一百种排列组合来“文学”着,每篇都有言外之意,需要读者文火烧肉,吃起来才美味十足。
三
《文心雕龙》说:“精者要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繁;辩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复隐,诡者亦曲。”大意是,讲究精练的人创作内容简明扼要,然而内容贫乏的人作文也很简单短小;博识的人作文内容完备详尽,芜杂的人作文内容也非常繁多;善于辨析事理的人作文昭畅明白,浅薄的人作文也写得很显露;善于深思的人作文层叠曲折,喜欢诡奇怪异的人作文也可以写得迂回曲折。
我们读者如何辨别好文章还是滥竽充数的垃圾字屑呢?这要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文章的生活意义,二是文章的文学意义。
《圩乡》的生活意义非常突出。作者组织材料时,很注意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换句话说,作者很会讲故事。他总是把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像一碟碟生猛海鲜一样,呈现给读者,读者吃后,大呼小叫“过瘾”、“解馋”、“然后呢?”然后当然是“然后”下一篇了。下一篇,给读者又会有新的阅读惊喜。《小船情缘》写“一群青年男女荡桨而行,去看露天电影”,小船当红娘,让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事;写小船充当过去轿子的角色,迎亲嫁娶的习俗;写小船把圩乡产品运出去,把外地商品诸如建筑材料运进来的运输工具的作用;写小船加篷成篷子船,客人趟渡,家人看鱼的工作;写作者自己以篷子船为课堂,一盏灯火,伴船而读以及练就划船本领,独立渡市委书记视察工作的些许往事。零零碎碎,杂七杂八,差不多把小船的使命都写出来了。这么多不相干的事,写在一篇文章中,内容完备详尽,可谓“博者该赡”。
读者看完不过瘾,可能要埋怨作者情节框架不完整了。“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张九龄)情节框架不完整,正是散文的神韵之处。散文不在乎情节框架是否完整,发展过程是否严谨,只需随着作者的情绪自由驰骋、随意而发、舒卷自如就好。散文是“情文”。它的终极目标是勾勒形象,抒情述志。这个审美特点,给予作者不循一路,不拘一格,纵横捭阖,跳跃浮动的创作空间。《小船情缘》恰好表现了散文的艺术形式。小船在作家的笔下是文章的道具,诠释了作者对它的钟爱情缘,它的“文章”就在这里!
《月照荷塘》,通过手机里的荷花照片,触景生情,引出了作者对圩乡荷塘的爱恨情思。文章开始对几处荷塘,不同时间的荷花倾情描写,浓墨泼洒,写出了春夏荷花的娇美姿态,秋冬荷花的西风惨淡,月夜荷花的素雅清香,炎日荷塘的阵阵清凉……正当读者在作者恣意汪洋的描写中,感受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意境、周敦颐《爱莲说》的哲理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文章笔锋一转,讲述了村上一个叫爱莲的女子,自由恋爱,被父母逼婚另嫁,她誓死不从,在荷塘殉情的凄婉哀怜的故事。原来,荷花是一个意象。作者不惜笔墨,纵情描写荷塘花色,正是村姑爱莲的真实写照。掩卷沉思,文章缱绻悱恻,艳丽动人的场景,成了新时代爱情悲剧的背书。文章无意指责谁,甚至通篇找不到埋怨造成悲剧者的话。但是,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文章煞尾悲剧的杀伤力,不亚于一个心灵重磅炸弹,对读者造成的视觉冲击!这就是用“阳春白雪”手法写“下里巴人”的动人篇章。
《贴近泥土的云》开头写法国的天空多么明净,再写家乡的天重回蓝天。这是用类比的方法开头。接下来,作者没有写圩乡的水乡地貌,泥土芳香,而是笔锋一转,写起了自己热爱文学的趣闻轶事。看起来,云跟文学,不知哪跟哪。细思量,贴近泥土的云,是作者头上那朵洁白的云,它的外围被镶嵌了一圈粉红色的文学边框。这样,文学和云就联系起来了。原来,写云,就是写作者心中升起的云朵似的文学云霞,就是意象,又是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雾里看花,梦里对话,水里捉月,有朦朦胧胧的美,迷迷糊糊的意,无法接近的明。读时国金的散文,如同跟高手过招,你要读仔细了,不然,会辜负了作者的文心美意。
在《一半秋山带夕阳》文中,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乡亲们的判断标准,是你能挣多少钱,否则,就是不务正业(无用之业)。恰恰唐荣喜就是这么一个喜欢‘无用’之业(指画画)的人。”乡亲们的不务正业,指无用之业,唐荣喜却喜欢“无用”之业,唐荣喜视无用为有用。这种转变词义的方法,就是“转品”。运用转品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承接转化自然,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味,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文心雕龙》说:“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用现在的话说,掌握技巧来驾驭写作文章,就好像善于下围棋的人精通棋术;抛弃技巧凭着主观,就好像赌博碰运气的偶然遇合。
散文的生活意义和文学意义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的。
不砍断盘错的树根,无从检验斧子的锋利;不能分析文章的奥妙,无从辨别作者是否具有精通创作的才能,能够精通创作必须靠懂得作文的方法。《圩乡》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你要领略作者的才情,还要读者举起自己发财的手,去翻检《圩乡》,相信你会和我一样,读完之后,有奔走相告的冲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四
《人间词话》里说,“温庭筠的词是句秀,韦庄的词是骨秀,李煜的词是神秀。”句秀、骨秀、神秀之说,颇为抽象,不易把握。按照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秀者,篇中之独拔”、“秀以卓绝为巧”之说,无论是温庭筠、韦庄,还是李煜,篇中都有独拔众类之巧思名句。不过,在王国维看来,温庭筠句秀的意义大都限于本句,意义终归有限;韦庄词雅擅叙事,脉络井井,故其秀句可以映照全篇,是其“秀”在骨,骨者,结构之谓也;李煜虽然秀句琳琅,但因为思虑深沉,故其秀句的意义不仅关合整篇,而且往往越出本篇,揭示出许多人生的本质性问题。王国维“三秀”之说,堪称烛照隐微。
《圩乡》者,便是“三秀”占齐的文集。关于“三秀”的分析,以上已经援例零散地说明了,下面,我想就文集的“骨秀”即结构问题,再拎出来,集中赏析一下(关于句秀和神秀,不再集中赏析了)。
文学艺术,说到底,就是体现在文本中的结构艺术。
《小船情缘》,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把小船当彩线,把杂七杂八的几件事穿起来,运用的是彩线串珠型结构;纵看,几件事情互不关联,床上叠椅子,层层堆码,是楼梯形结构。
《月照荷塘》,从照片引到回忆,是倒果寻因的倒立结构。
《村庄和老碑》,把村庄和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件事物,同框而写,是龙凤呈祥的双线形结构。
《师心如船载明月》,从刘玲珍老师切换到米昌先老师,再切换到赵平送校长,又转写刘宗胜老师,时空人物交叉是麻花形结构。
《一半秋山带夕阳》,介绍画家唐荣喜从学画,练画,出画,成名的个人成长史,是曲径通幽的线路形结构。
《心中的圩乡》,从堂哥病逝回乡奔丧,引出对圩乡的回忆、思念和乡愁,结穴以“堂哥们不曾离开的村庄”照应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圆形结构。
《圩乡》收入26篇文章,篇篇结构不同,体现了作家勇于创新和探索的文学精神。这种尽量为文学宝库留下多样性艺术形式的做法,值得同行们借鉴和效法。
如果说文章结构形式是表象,那么,文章的起承转合便是文章的结构内容。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体。只有结构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一致性,文章美才有附丽。
比如,《小船情缘》这样起头:“现在想来,一船青年男女荡桨而行,去看露天电影,是小船带给大家最浪漫的事。”这是议论开头法。“现在想来”,是说作者至今难忘。何为露天电影,何为最浪漫的事,则是读者想要了解的。因为作者是有感而发,读者就会提取兴趣,一探究竟。这样开头,就有了悬念。下面转为记叙事件——看露天电影。这件事情说完了,用议论法过渡转折到另一件事。第三件事直接用叙说法进行转折连接。第四件事改为说明转折连接。第五件事改为描写场景进行转折连接。最后,结尾说:“哪一天,再荡一叶小舟,撷一湾瘦水,在家乡的清风中,用微醉的冥想触动心灵深处的一片涟漪,回味那澄澈岁月的甜美。”这是用抒情的笔调煞尾。整篇文章,突出一个“情”字。散文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好像不甚着力,却是匠心独运,给读者带节奏,去领略圩乡的居民生活起居,呈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天道。作者用笔挥洒自如,擅长叙说,起承转合,妙手回春,结构形式与内容完备结合,值得借鉴和称道。
五
现代的散文,越写越多,有从小散文向大散文方向发展的趋势。例如,路遥的散文《早晨从中午开始》,有30万字的篇幅,不可谓不长。当你读完《早晨从中午开始》,便会明白——《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经典,是一位文学创作朝圣者以苦行僧方式完成的结晶。《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讲述了路遥在完成《人生》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一度陷入“完全乱了套”的生活,甚至有人怀疑此为他的最高成就,面对这一切,不服输的性格和自觉的使命感指引着他攀向更高的艺术之峰,而近不惑之年的忧患意识又催促他奋笔不止——“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于是,他几乎每天笔耕到破晓,第二天中午便又投入到工作中。“早晨从中午开始”用逆常的表述较好地道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艰辛。
时国金的《圩乡》是散文集。26篇文章,平均每篇7000多字。但是,纸短韵长,富有情味,多含哲理。他的散文,像“挂件”,像“根雕”,像“玉器”,却气象万千;尺幅之地,依然美不胜收,充满了言趣、理趣、情趣、意趣。它取材之广,创作之自由,是大散文无法比的。它很好地为“言志派”作家时国金,以小见大,卒章露底,提供了“用武之地”。
看完了《圩乡》,我们感到圩乡很美,很富,很生活,很有情调。同时,大家通过文章认识圩乡,关注圩乡,发展圩乡,改造圩乡,圩乡会腾飞起来。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让人感到自豪,说到底,人们是为她灿烂辉煌的文化而自豪。
《圩乡》集集叙说圩乡的民风雅事,把盛衰不常之理,以感慨发作余波,寓人生之意,给人以未来的展望,是有实践意义的。文集布置之巧,步步衔接,节节脱却,含开合相因之妙,为文学艺术的进步,做出了自己“不后悔”的贡献,是文学爱好者特别是散文爱好者的福音。
《文心雕龙》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翻译过来就是,文章的属性是多么普遍啊!它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何这么说呢?从天地产生之时起就有了黑色和黄色、圆形和方形的区别。日月有如重叠的璧玉,来显示附在天上的形象;山川好像灿烂的锦绣,来显示大地的形貌富有纹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章啊!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杜甫)圩乡,不限于圩乡,给文人提供了广阔、丰富的创作园地,“向上的树枝和向下的树根都是一样的茂密”(庞余亮)。如果说文学也是一颗树,我们也该学习《圩乡》作者,为这棵树提供一点养料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
(原载于《安徽作家》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