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1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阳光之下的平凡生活
——读苏北短篇小说《日下》有感
邵正红
听闻苏北的短篇小说《日下》刊发《作品》2025年第2期,迫不及待地找来一读。这篇小说以高邮湖畔一小城生活为背景,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在艺术特色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确实与汪曾祺、赫拉巴尔的风格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平淡质朴的生活叙事:小说以日常生活琐事为素材,如家庭聚餐、邻里聊天、夏日消暑等,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激烈的冲突,展现了普通人平淡而真实的生活状态。这种对凡人小事的书写,贴近生活本真,使读者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和真实感,就像汪曾祺笔下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细腻描绘,以小见大,展现生活的全貌。
生动鲜活的人物塑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蓝老师的直爽、母亲的善良、妹妹的无奈、老文的热心等,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跃然纸上。作者还善于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际关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细腻入微的环境描写:对小城的环境描写细致入微,如对越河、老城墙、街巷、庭院等的描写,不仅勾勒出了小城古朴的风貌,也营造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同时,环境描写还与人物的心境和情感相呼应,如炎热的夏日、暴雨的场景等,衬托出人物的情绪和生活状态,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读者如临其境。
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语言简洁、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和口语化表达,如“哈大×”“光淌”“揸手托脚”等,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读起来亲切自然,就像在听作者讲述身边的故事。这种语言风格与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有相似之处,都追求一种平淡而有味的艺术效果。
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小说情感表达含蓄内敛,没有直白的抒情和议论,而是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情感表达深沉而持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慢慢体会和感悟。
独特的结构安排:小说没有严格的线性结构,而是以片段式的场景和回忆串联起来,看似松散,实则形散神聚。通过不同场景和人物故事的切换,展现了小城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物的命运变迁,使小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与赫拉巴尔小说中那种看似无序却又蕴含内在逻辑的结构有一定相似性。
小说通过这些艺术特色,展现小城的生活画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让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小说以《日下》为题,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象征生活状态,隐喻平凡人的生活。
阳光之下的平凡生活:“日下”直观地描绘了人们在阳光下的生活场景,象征着小说所聚焦的是平凡人在日常阳光照耀下的普通生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实实在在发生着的凡人小事,与小说的内容相呼应,展现生活的本真状态。
随时间流逝的生活:“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日下”意味着在时间的长河中,生活不断地向前推进,人们在每一天的时光里经历着喜怒哀乐,暗示着小说中人物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开,有其自身的节奏和轨迹,体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二是营造氛围与意境,蕴含人生哲学意味。
对当下的关注:“日下”可以理解为当下、眼前的意思,强调了对当下生活的关注和珍视,与“活在当下”的主题相契合,提醒人们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当下的生活,不要忽视身边的美好和真实。
命运与无常: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暗示着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化。在“日下”的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事情,就像太阳有时会被乌云遮住,生活也会有起伏,但太阳总会再次出现,寓意着生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继续前行,有一种对命运的坦然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