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青春祭拜 ——读张正福长篇小说《泊长安》\姚 祥

浏览量:1819 | 上架时间:2022-11-18

长篇小说《泊长安》的自传色彩浓郁,作者张正福时而与主人公高天龙合二为一,时而又跳出在高处,作局外的审视,写出了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般来说,艺术感觉的基础是感受和体验,动力源是情绪和情感,再插以想象的翅膀,将作者本人的知、情、理、意有机融合,形成超越一般感觉经验的心绪流布。这种综合复杂的精神活动,渗透着作家的审美体验、审美感情和审美个性。实事求是地说,《泊长安》题材不新,故事不新,人物关系不新,尝试的“旋转门”式的结构也不复杂,更没有编织引人入胜的情节,但作者却在叙述和描写上,辟出了新径,处处充盈着新意,展示着功力。随便翻到哪一页,新的感觉、新的形象、新的意境,我认为都精准而有力。

张正福在《后记》中说,长篇小说他不敢轻易尝试,写《泊长安》酝酿了很久,腹稿打了很长时间,他心目中有理想长篇小说的模样。正是怀了且畏且敬的心情,他挥洒着激情,一口气完成了初稿,几经修改打磨,才付梓成书。我读出了这些话的弦外之音:这是一部攒足了强烈写作欲望的小说,也是一部精雕细刻之作,更是一部真心诚意之作。发自内心的对青春爱情的顶礼膜拜,对青春奋斗的真心颂扬,是作家挥之不去的过往,它们充塞于心既久,化为一种不得不倾诉的潜意识,最终成为作家创作的原动力。

敏感重情是作者最重要的气质禀赋。小说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且长相不同、性格各异的女大学生在恋爱时的不同心理和情绪,都有明确的、符合逻辑的、令人信服的描写,细微,隐秘,精准,到位,比如小说中才貌双全、浪漫不羁的张玉峰等男大学生形象,生动鲜明。

良好的艺术感觉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表现力,也是枉然。张正福深明此理,他重视语言表达,炼字炼句。比如,他喜用极短的分句,连缀成信息量丰饶的句子,具有撒豆成兵的仪式感。他善于将两两分句叠加,形成对仗或递进,弥补了短句的罅隙,增加了语言的密度,增强了句子的弹性、节奏和力度。有时,大段大段的叙述,流畅、绵密、细腻、完美,对时代特征的捕捉,对时代氛围的描绘,给人以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总之,无论是深探内心的隐秘,还是展示外部的环境,作者都不作装腔作势的深刻,更不作无故意营造的深奥。

《泊长安》呈现出来的是一款深情的青春祭拜。不过,作为张正福的首部长篇,有必要在此多泼几盆冷水。首先在立意上,与青春爱情并列的青春奋斗是小说另一条主线,明显不够坚挺,除了李静宜不光彩的上位,包括高氏兄弟在内的人物叙述,都草草收了场,没有体现出昂扬的奋斗价值。其次,“旋转门”式的结构也并不完美,作者好像生怕读者“断片”,多了些许重复性的表述。三是,一味拼盘讲故事,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生硬的解释性交代。此外,在体量最大的恋爱情节上,多是客观讲述过程,类似于结尾处的巧妙设计不多,丝丝入扣的心理分析较少,心理描写尚有提升空间。

 

 

作者简介:姚祥,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