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能说一吨话的人

浏览量:1193 | 上架时间:2023-04-17

找个能说一吨话的人

雅不知

 

一吨话是多少?

八十年代初期那两年,诗人张枣每每大老远跑去寻柏桦。二十年后柏桦回忆说,每次我俩都要说上好几吨的话,我们将这样的见面称之为谈话节,但不能超过三天,不然就会因说得过多而窒息。说话的长度是有重量的,这是一个好的比喻。我想,也要考虑到人的体力,如果是林黛玉,一吨话也就是极限了,大约是十个小时吧。

黛玉在荣国府的日常生活,虽然她素性淡然,也不免时常要到各处走走、坐坐,说一会子话的。每次在贾母处,因奉承的人多,有她的话时,不过说个十二三斤吧;在王夫人处,也就是三五两。和姊妹们之间,说个五斤七斤算好的了。这样计算的不光是长度,还有密度。总归离心越远,话就越轻,离心近时,话自然沉一些。

四十二回以前,黛玉和宝钗说话,也是轻的,但毕竟才学相敌,多了一层较量的心思,比起姊妹们便重一些,一次也大不过二三十斤。后来“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不想二人竟成了贴心人,有几次谈话,说到二三百斤的重量。这是作者的菩萨心肠。 有时和紫鹃说话,话是重的,但黛玉性冷,话不会多。偶尔一日,会说到四五十斤,这样的日子,一年不会有一日,平时不过三五斤罢了。其余的,老嬷嬷有二斤,雪雁一斤,春纤三两。但紫鹃每天或有三五百斤的话想要说给她,只是说不出来。黛玉和香菱,在教授写诗的那一段时光,她的讲话是用心的,用的是菩萨心和夫子心,故话沉,最多一次,百斤而已。其余说的话,每日加起来不过一斤。

能一次说上两千斤话的人,宝玉一人而已。两小无猜时,起居都在贾母外间碧纱橱内,每天有几个小时的话可说,虽然话尚不沉,但长度不短,日常已能达到数百斤。后来年纪大了,住的渐渐远了,说话的机会有些减少,但心反而越来越近起来。有时即便相对静默,已是互知心音,无声处却胜有声,悄然间话已百斤百斤地产生了。黛玉遇见宝玉,说是前世的缘纷,不如说是今生的福报。知音难求。如果没有林黛玉,就没有贾宝玉,只是世上多了一位富贵闲人罢了;如果没有贾宝玉,就没有林黛玉,只是世上多了一位恹恹才人罢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真的有幸遇见时,各自的人生才得以放大,也许生死离别,竟都是小事了。说《红楼梦》是悲剧的,有着人心的不满足。 《红楼梦》讲的是人的孤独,也是讲知音的难觅。

才学相近的,未必能成知音。黛玉与宝钗,一时瑜亮,也只是做到能贴心而已。 性情相近的,未必能成知音。黛玉与妙玉,都是清冷孤高的性子,也只是做到相惜而已。 情感亲近的,未必能成知音。黛玉和紫鹃,紫鹃可以和她托以生死,却也不是知音。 身世相近的,未必能成知音。黛玉和香菱,黛玉怜她孤零一人存于世间,也只是尽心对她,毕竟不是知音。 疼惜你的,你疼惜的;了解你的,你了解的;敬你的,你敬的,都未必能成知音。如贾母,如晴雯,如湘云,如探春,都称不得是知音。 人之相处,最难的,是知字。难上加难的,是知而欲近,近而生情,一往而深,这才是知音。

 

知音最难得。古来的传说故事,最好的几个里,就有“高山流水”这一篇。“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我曾上终南山,山上一处处多有住山隐居的人。看见一间门上有残了半边的春联,写的是“知音说与知音听”。我想那些住山的人,心思原该是极淡的了,还这么牵挂着。我才知道,对知音的企盼,未必是俞伯牙、林黛玉这种绝世之人独有。后来看到刘震云先生的《一句顶一万句》,通篇都在讲人的孤独,原来我们这些普通人,终生也都在寻觅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呀。 我们不能确证这种寻觅。这个心底的秘密,中国人只是从来不讲给其他人听就是了。